乙肝治疗误区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乙肝 > 乙肝治疗误区

乙肝治疗背后的疑惑 你有多少?

举报/反馈
2008-05-21 08:57:0039健康网社区

  一.连篇累牍的广告是否可信?充斥着虚假引诱的陷阱


  1997年1-10月,抽样报刊56种,共计1500份,其中刊登医药广告4920条,涉及到肝病方面的广告746条,占医药广告的15.16%,这些广告的特点是:


  1. 违法,即违反我国<<药品广告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广告上常可见到“根治”、“包治”、“疗效最佳”、“转阴王”、“肝炎克星”、“http://jbk.39.net/keshi/crk/4e2de.html"  target="_blank" class=blue>乙肝难关已由某某突破”、“成果获国内、国际金奖、震惊世界”等等文字,既违反客观事实,也违反广告法的有关规定。


  2.违反科学常识,有扬言世代祖传治乙肝者,怀揣祖传秘方,疗效神验,乙型肝炎的明确分型及诊断 是本世纪60年代末的事,这些神医的祖先是怎样在数百年前从何处搞到治疗乙秘方的, 不得而知;有虚夸“三阳”全部转阴者,现在科学研究显示,慢性乙肝病毒标记物中的e抗原可能通过免疫压力或药物作用,转为阴性,表面抗原(hbsag)转阴的可能性甚微,核心抗体(hbcab)的转阴几乎不可能因此,广告中声称的“三阳”全部转阴纯属胡言,有“一阳”能转阴也就不错了。


  3.几乎都是利用中草药做文章,各种窝用药广告几乎都是中药。一是因为中药人人可开,正规医生可开,自学成都者可开,江湖游医也可 开,所开中药往往不经任何审查便可投入临床;二是因为多种多样的中草药,经过不同的搭配组合,可演变成无穷无尽的方剂;三是因为大众对中草药的信赖,相当多的国人依然认为中草药可去病根,安全性高;四是因为中草药成本低、利润大,有利可图。4.下套设井,广告中常常宣称,一个疗程,包治转阴,不转服者退赔所有费用;再就是胡 编病例,假借病人口气宣传疗效。5.赚钱是唯一的目的。花那么大力气、那么多资金进 行广告宣传到底为什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赚钱,谋取暴利,依靠广告来制药、卖药,发了大财的人不计其数,反过来说,被他们坑了的患者也不计其数。


  二.源源不断的病人从何而来?乙肝怎么会越治越多?


  1997年,某权威性传染病院门诊,接诊乙肝患者共计9.5万人次,收治住院乙肝病人5365人次,1998年,以上两组数字分别为12.6万人和6784人次,依次增24.6% 和21%。以上提示,我国乙肝的病人数量仍然呈上升势头,慢性乙肝病人复诊率一次次增加,新发现的乙肝患者又陆续出现,如果按国家颁布的慢性乙肝基本治愈标准,乙肝病毒复制的标志应消失,也即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和e(hbeag)消失,并持续稳定1年以上,能达到这一目标的慢性乙肝患者甚少,由于患者及医务人员都有强烈的愿望,都想要完成这一目标,所以,老的患者不得不一次次踏进医院门槛,但常常又是一次次失望地离开。随着乙 我 苗的普种工作向深度及广度进军,也随着卫生保健工作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民接受有关乙肝病毒的检测,河南某地区开展乙肝防治工作,深入至乡村,某乡人口1万余人,接种之前普查乙肝“两半”百余号“潜伏的”乙肝 被发现,据说,乙肝还有“遗传性”,果不其然,不少乙肝的亲属们又不幸被查出,虽然绝大多数只是既往感染或病毒携带者,但也不得不携子带妻,四处求医,乙肝病人就这样象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多。1999年9月,笔者在门诊接待乙肝患者500余人,复诊者占62%,初诊者占38%,老病号不减,新病号还增加。


  三.不断引进的西药是否管用?步洋人后尘带来的水土不服


  1984年出版的<<实用传染病学>>中慢性乙肝治疗药物共计11种,1997年出版的


  <<实用传染病学>>已增至34种,绝大多数为“进口转内销”,即先进口,后仿制,再内销,这些进口药的特点是:


  1. 适合西洋人而难合国人,明显的水土不服,乙肝病毒有不同的亚型,欧美人不同于中国人,而中国的大江南北又有不同亚型,我国乙肝患者80%来源于垂直传播,而美国仅有10%左右,诸如干扰素一类的抗病毒药物在欧美收效显著,但在我国却难有太大作为,一大批西药乘兴而来,杀羽而归。


  2.价格一路攀升,国人望“洋”兴叹。进口新药,贵得让人咋舌,干扰素1支150-450元不等,1个疗程1万-3万元;胸腺五肽1支500元,胸腺素(日达仙)1支900元,1个疗程,花费也在3-4万元间。根据洋人的要求,上述药物可反复使用,或联合使用,这样一来,巨额花消对工薪阶层的国人来说,已是天文数字了。


  3.先是一哄而上,趋之若骛,后是逐渐冷清,门可罗雀。为求高额利润,西药一进国内,不少厂家蜂用而上,仿制生产,可到了临床,用了一段时间,不灵,只好认倒霉,曾几何时,磷甲酸、无环鸟苷、阿糖腺苷风靡一阵,现在却在惨淡经营。


(实习编辑:李杏)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