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健康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育儿 > 妈妈健康

新手妈妈坐月子进补,你补对了吗

举报/反馈
2023-05-18 15:53:48

医学指导: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中医科 邱少红主治医师

吃是产后坐月子的头等大事。各个地区为了产后月子调补,月子餐五花八门,如东北地区月子习惯吃红糖小米鸡蛋粥,山西产妇喜欢吃好消化的汤面鸡蛋、喝红糖水,新疆产妇必吃纯牛奶鸡蛋羹、米汤、羊肉汤,而广东地区最具代表的月子餐是猪脚煲姜醋、客家黄酒煲鸡等等。产后妇女身体虚弱,确实要注意补。但月子什么时间段该补、怎么补有讲究。根据产褥期不同阶段的生理特点分为4个阶段进行膳食调理。


新手妈妈坐月子进补,你补对了吗


产后第一周——以化瘀生新为主

产后多虚多瘀。新产妇,气血虚弱,脾胃运化水谷运化能力变弱,不宜骤然进食人参、阿胶、鹿茸等大补之物,食用滋补品反而容易损伤脾胃,虚不受补。此外,新产后体内多瘀,进食大补气血之物,容易使得瘀血留滞体内,影响恶露排出。因此饮食重点要调理气血,容易消化吸收,加速肠胃功能恢复,促进恶露排出。应该多吃些牛奶、小米粥、馄饨、汤面等易消化、富有营养而不油腻的食物, 随着胃肠功能恢复逐渐增加米饭、蔬菜、水果的摄入。汤水可适量予生滚瘦肉汤、冬菇肉丝汤、木耳鸡蛋汤等,产后2-5天处于生理性乳胀期,乳络不通,不宜过早食用催乳汤水,以免造成乳汁淤积。

▲ 五谷粥

糙米、小米、淮山、黑米、红枣2枚切丝, 加生姜、香菜少许煮粥。

[功效]:健脾胃益气养血。

▲ 红糖小米粥

小米洗净后,加入清水熬煮。待小米煮至粘稠后,加入适量红糖搅匀即可。

[功效]:健脾胃、益气血,活血化瘀。

产后第二周——以疏肝健脾通乳为主

产后第二周,女性恶露逐渐减少,婴儿奶量逐渐增加,在调养脾胃,帮助子宫恢复的同时,可适当开始进补催乳。然而产后妇女容易情绪波动,肝经不畅,且兼有血瘀、胃经不通,气血不能上达,容易出现乳汁淤积,因此故要边疏边补。


新手妈妈坐月子进补,你补对了吗


▲ 木瓜鲫鱼汤

党参15g,木瓜150g切片,大枣5枚,当归5g,通草8g、鲫鱼1条,葱1棵,生姜2片, 适量盐油,炖熟趁热喝汤吃肉。

[功效]:益气补血养阴,和胃通乳

▲ 花生章鱼猪脚汤

花生 30 g、章鱼 100 g、猪手 250 g 放进砂锅中,加 水 1 L,武火煮沸后,文火炖煮约 40 分钟,加适量盐油,炖熟趁热喝汤吃肉。

[功效]:滋补气血,化生乳汁

产后第三周——健脾益肾、壮筋骨、补养气血

产后第三周,产妇身体各项机能逐步恢复,血性恶露渐渐消失,脾胃功能也基本恢复,饮食上可予产妇进行滋养进补。可以多吃些催乳及提高母乳质量的食物,如鸡、猪蹄、鲫鱼等。食用药膳可适当添加党参、当归、 黄芪、杜仲、桑寄生、桂圆、大枣等。健脾益肾、补气血,壮筋骨,恢复元气。


新手妈妈坐月子进补,你补对了吗


▲ 杜仲猪腰汤

杜仲10克,猪腰一副,生姜3片,盐、油适量。煲40分钟。

[功效]:补肝肾、强筋骨

▲ 黄芪乌鸡汤

黄芪10g,枸杞15g,红枣5枚,三七片10g,山药15g、乌鸡1只,生姜2片,盐、油适量。炖熟吃肉喝汤。

[功效]:益气养血,化瘀生新、强身健骨

第四—六周——补肾固精,培养气血,益精填髓

此阶段,产妇各项身体机能基本恢复,逐渐向正常生活的过渡,饮食以进一步补养气血,补肾固精,益精填髓,巩固体质为主。帮助产妇恢复最佳体力及健康状态。

▲ 阿胶红枣乌鸡汤

黄芪15g、党参10g、杜仲15g、淮山10g、红枣15g、乌鸡1只切块,放入砂锅中,炖煮约1小时,最后将阿胶溶进汤里,趁热喝汤吃肉。

[功效]:补肾益气补血

▲ 当归羊肉汤

当归、党参、黄芪各20克 ,羊肉500克 姜、盐。 羊肉洗净切块,加水煮开再用清水冲洗净。全部材料加水适量,煮1小时左右便可

[功效]:补气养血,温中散寒。

产后月子饮食应:

一、食物多样化、荤素搭配。注意补充充足的优质蛋白质,多吃含钙食品,提高母乳质量,促进乳汁分泌。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补充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

二、干稀搭配。注意补充水分。

三、清淡适宜,少吃腌制品和刺激性强的食物,以免这些食物通过乳汁进入婴儿体内。

四、食物容易消化,烹调方法采用炖、煮、熬。少油炸、煎。

五、少食多餐、严禁暴饮暴食,防止营养过剩。

(通讯员:林惠芳 / 编辑:廖颖瑶)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